叶康宁--书画艺术,风雅之好

发布: 2017-12-07 00:00 | 作者:曹慧慧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后,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后,常州大学晚清民国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委员,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论文及学术随笔多篇刊于《读书》《文史知识》《书城》《书法》《中国书法》《古代文明》《美术学报》《美术观察》《社会科学战线》等知名学术期刊。 

   

叶康宁

  设计·中国:您是否还记得当初接触书画艺术的感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叶康宁:我父亲喜欢画人物,也经常写字。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父亲写字画画的时候,我会站在边上看,实际上也看不懂,不过就是喜欢。那时候,家里有很多旧《美术》杂志,我也会照着上面的图像描描画画。大概每个人都有艺术天分,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机缘吧我最初接触到经典艺术作品的时候,也经常会因为看不懂而不喜欢。不过很幸运,我周围总会有眼力高过我的朋友,在他们的引导和感染下,我不知不觉的升了自己的鉴赏力。我感觉朋友很重要,不止在欣赏艺术方面。

  设计·中国:您觉得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去学习美术史?

  叶康宁:学好美术史还是要多读书,拓展知识面。有人说现在的美术史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类,古书派、古画派和古墓派。我感觉不管哪一派,美术史研究一定要能接上中国传统学术的血脉,有扎实的文献学根基,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只有这样的研究才是有温度的,美术史写作不能过于理工科化或者西方化。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设计·中国:您如何看待今天的书画消费情况?

  叶康宁:俞伟超先生晚年说自己一辈子领悟最深的四个字是“古今一体”。我研究明代的书画消费,也深有同感。我的《风雅之好》中有“人事和雅贿”这部分,施和金先生读过后,说现在和明代嘉万时期真的没什么分别。尽管如此,相比于明代人的世界,当代书画消费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是恶意炒作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幅近现代(甚至当代)的绘画作品,可以炒到上亿的高价,这在明代是不可想象的。我在艺术品投资公司工作过,我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多数时候是左手卖给右手。炒作者的寡廉鲜耻,即使在明代也没有这么严重。

  

  设计·中国:微拍堂的出现对书画艺术有什么影响?

  叶康宁:我个人也经常从微拍上买东西,去年还应一家纸媒之约,写过一篇《网拍与微拍》,谈网拍和微拍的心得体会。我感觉微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艺术市场原有的生态,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多了一个实现价值的渠道。在以往的画廊里,我们看到的大都是那些所谓书画名家的作品,这些名家要么是书协美协的领导,要么是画院美术馆的领导,要么是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授。他们的艺术水准和他们的作品价格是否可以划上等号?我一直是有疑问的。网拍和微拍出现之后,艺术市场开始有改变了。你可能也发现了,很多不在艺术圈玩的书画家,都有不少粉丝,也都买的很好。而不少书画界的领导,在微拍上却鲜有问津者。所以,我认为网拍和微拍会逐渐改变艺术市场的生态。

  设计·中国:您能为我们推荐一些有关书画收藏的著作吗?

  叶康宁:我推荐三本书,李万康《艺术市场学》,三联书店,2012年;李万康《中国古代绘画价格论稿》,人民出版社,2012年;封治国《与古为徒: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编辑:(杨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