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业:用前沿科技诠释“为人民而设计”

发布: 2018-12-18 00:00 | 作者:韩晶晶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角色体验、巨屏球幕、电影美术、大片特效……一件件数字艺术作品让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作品展既高端大气有档次,又亲民务实接地气,受到观众的极大关注,被称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展区”。为此,记者采访了数字艺术展区策展人、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教授。

    顾群业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HCII-DUXU中国副主席,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卡通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视觉传播理论的研究,新媒体艺术创作以及计算机图形设计的教学与实践等工作。

(顾群业)

设计·中国:您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您主要负责那个展区?请您介绍一下此展区的情况。
顾群业:根据分工,我主要负责数字艺术展区。当初的想法是把跟影像有关的作品都整合到一起。与整个展览相呼应,我们的展区也分为“爱校如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和合之美”三个主题。
  “爱校如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部分题为《设计服务民生》,主要是以校友访谈的形式,展现山工艺人“爱校如家”的精神面貌,以及优秀校友们不忘筑梦初心,传承匠心之旅的艺术情怀。还有一部分是梳理了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从2001级一直到2014级(应届)毕业生的成长历程,通过对这些校友的访谈视频,呈现了他们为电影美术行业所做出的贡献,为人民而设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主要是选取了近三年来学校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追梦》、《筑梦》、《圆梦》、《大过年》等优秀动画片,以及《我的希望》、《半寸猢狲》、《沂蒙小棉袄》等纪录片。另外还选取民间年画《农家乐》制作成一件动画装置,叫《新农村》,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一件名为《劳动者》的沉浸式体验装置,采用了计算机实时生成和AR技术,使观众可以与作品实时互动。
  “和合之美”通过巨屏、球幕、投影等影像技术,再现了上合青岛峰会的盛大开幕场景,让济南市民能够在近距离欣赏到流光溢彩的盛世美景,切身体会到“国泰民安”的幸福感。

 

设计·中国:展出的动态影像作品,运用新媒体技术,把空间艺术、公共艺术和舞美完美结合,让体验者身临其境,您能介绍一下展出作品的具体情况吗?
顾群业:生活中人们时常会对他人的身份与职业充满好奇,张光帅、张牧、李元军、陆泰山等人制作的《劳动者》沉浸式体验装置,为展览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三角形镜面屏幕前,观众的身体影像会被即时捕捉、拍摄,进而通过计算机实时生成工人、农民、警察、厨师、矿工等不同身份角色的动态影像,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让体验者的每一个动作都镜像式呈现于其中。
  巨型长幕与球幕相组合的《国泰民安》数字舞美展示,把空间艺术、公共艺术和影像艺术结合起来,融入了大海、城市等意象,在流动的光影中呈现了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使整个展厅美轮美奂,再现了上合青岛峰会华丽唯美的盛大开幕场景,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震撼。


  在“爱校如家”单元,《大圣归来》的视效指导杨大凯,《暴裂无声》的美术指导兰志强,《我不是药神》的美术师李同,以及参与《瑯琊榜2》和《盗墓笔记2》场景与道具设计的崔军军、张兴桥、王宏勇、尹韬锐、张晨、冀祥恺、詹珂等山工艺校友,以视频访谈的形式为观众揭秘了众多影视大片电影美术、视觉特效制作的幕后故事。
  所选取的校友代表,包括01级、04级、06级、12级、13级、14级(应届毕业生),基本代表了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00年在美术系成立的动画专业,这得益于潘鲁生教授的高瞻远瞩与直接推动。2001年又相继设立了戏剧影视美术、摄影专业。2003年将这3个专业组成数字艺术系,为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展示了18年来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学成果。毕业生们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已经成长为电影美术领域的中流砥柱,为行业做贡献,为人民而设计。
设计·中国:此次艺术与设计展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主题,那么在数字艺术展区的作品是怎样凸显这一主题的?
顾群业:“为人民而设计”主题展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45周年的重要活动,是学校多年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关注和服务民生成果的集中展示。

 

  为人民而设计,致力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设计的魅力在于既立足时代,又引领时代,设计师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和艺术语言,关注和表现时代热点,助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例如“爱校如家”单元,作为一系列影视大片的美术指导、视效指导的校友们,通过视频向观众揭秘电影美术、视觉特效制作的幕后故事,分享他们为电影美术行业服务,为人民而设计的从业历程。在一部电影中,导演拿到剧本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美术指导,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毕业生们,经过这些年的历练,已经在电影美术行业挑起了大梁,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而设计”的宗旨。
  题名为《劳动者》的沉浸式体验装置,将“为人民而设计”的理念贯彻到作品当中,从人民群众的职业入手,讲述劳动者自己的故事,向劳动者致敬。

 

  此外,动画装置《新农村》是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在潍坊年画艺人张殿英木版年画长卷《农家乐》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这件作品动态地呈现了农村劳作场景以及孩童嬉戏放风筝等民间娱乐项目的画面,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静态的年画线条生动流畅,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内容也丰富多彩。动态的年画在此基础上更渲染了喜庆的氛围,表现形式也更加新颖。动态、静态各有千秋,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创作者“为人民而设计”的匠心所在。
设计·中国:此次展览,有关于“和合之美”为上合而设计特展,那么数字艺术展区有什么亮点呢?
顾群业:上合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成果最多的一次峰会,是建国以来在山东省举办的最重大的外事活动。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学校承担并圆满完成“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的重大任务。其中的数字舞台展示项目有我校6名师生参与影像设计与制作。通过巨屏和球幕等数字媒体技术呈现,气势宏大,流光溢彩,带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成功体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理念。

 

  短短20分钟的巨幕投影,齐鲁风韵一览无余。有济南、青岛等地的风景名胜,有菏泽牡丹、孔子讲学等优雅画卷,还有反映“中国精神、中国梦”的农民画,诸多影像一一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了齐鲁大地的风采和厚重文化。一组组展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镜头,美丽中国,山明水秀,老百姓安居乐业,彰显了盛世中国、国泰民安的主题。太空场景中,宇航员向观众招手,人类用现代科技创造未来,促进世界大同,开创美好生活。
  纪录片《为上合而设计》讲述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务上合青岛峰会的全过程,展现了团队主创人员齐心协力、传承匠心、勇于担当的专业精神和奉献精神。17名师生在潘鲁生教授的带领下,全面梳理齐鲁文化资源,凝练典型符号,融汇特色工艺,构建礼乐氛围,体现了总书记强调的双创精神,对接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要战略,推动了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并实现了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结合,真正做到了诠释外交理念、体现中国风格、传播中国智慧。
设计·中国: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展览,学校师生作品被社会采用情况。
顾群业:这次展览的作品,全部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而设计的成果。比如《国泰民安》巨屏和球幕投影,是服务于上合青岛峰会开幕式的现场视频。《追梦》《筑梦》《圆梦》都是获得国家广电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活动的获奖作品,至于《大圣归来》《我不是药神》这些电影,更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院线大片。我们的师生在这些项目中发挥了专业优势,体现了“为人民而设计”的宗旨。
设计·中国:请您谈一下,本次展览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习创作有何积极影响?
顾群业:用展览的形式,呈现学校这些年来的教学成果,本身就是对师生的一种激励。各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们赴现场教学,也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专业可以做什么,怎样“为人民而设计”。
    这次展览其实源于持续了三年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创作活动。在这么长的一个周期里,师生们一起构思选题、探讨方案,本身也是一个教学科研的过程。对于教学科研氛围的营造与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最关键的是,明确提出了“为人民而设计”的高尚愿景,我认为这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