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之子贝礼中:让世界多一些有教养的设计

发布: 2019-06-08 00:00 | 作者:曹梦圆 | 来源: 中国侨网

  卢浮宫金字塔1989

  不久前的一天,北京冬日的暖阳渐渐西斜,此时的美国已是深夜。当贝聿铭在纽约的家中安然熟睡,他的小儿子贝礼中现身清华大学。作为贝氏家族建筑血脉的传承人以及贝氏建筑事务所创始人,贝礼中受邀参加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发表演讲:精工有迹大匠无形(Good Design Is Obvious,Great Design Is Invisible)。东方气质与国际现代主义最完美的交融,作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坊间成为“话题”的大人物,他本人以及他身后贝氏家族的故事,早已超越国度与文化范畴,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津津乐道。无论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之路,还是有如神助一般让三角形、玻璃、金属与日月星辰共舞,在贝聿铭的建筑世界里,可以读到带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智慧、儒雅、积极与善意。

 

  子承父业传承贝氏设计观

  据说子承父业原本不是贝聿铭的愿望,但他作为建筑师的强烈个人魅力,不由分说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童年以及人生。三个儿子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无一例外被父亲的建筑光芒照亮。在接受采访时贝礼中就说道,多年来与父亲一同工作让他的建筑修养日臻完善,父亲贝聿铭的建筑观和人生观,对他以及两个哥哥的带动是积极而深远的。有一位亲切而伟大的建筑师爸爸,儿子们的设计之路开启得自然是平坦而光明。但即便是耳濡目染,也需依靠悟性融会贯通,毕竟“建筑”并非易事,而每个新的任务也常常拥有更新的挑战。 

  甘愿做儿子们背后的建筑师爸爸  

  最近的一次见到贝聿铭与儿子们同框,是在2001北京中银大厦落成的时候。穿行在苏州园林般的内庭院,贝聿铭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大家都很好奇,他所说的建筑生涯中“最后一个大房子”,有着哪些良苦用心。一如既往的笑容可掬,和他的儿子们站在一起,贝聿铭说:“这个建筑是贝氏建筑事务所的作品,我是他们的顾问。”然而,这位顾问的思路实际上主导着建筑的大方向。把苏州园林的空间意向带入一个国家级银行的总部大楼,为的是传达一种包容、尊重,让经过西单路口的人们不感到冰冷,并有机会走进它。因为建筑不该是隔绝的、冷面的,它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该是友好的。单纯的想法成就了非凡的空间,而专业性以及安全性的把握,也让北京有了一个可敬而亲切的大建筑。

  从狮子林走向全世界

  “光是最好的设计师”,贝聿铭最懂得用光给建筑带来活力。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越是透彻,越使得他可以用博大的气度与纯粹的手法,实现一个建筑对人与环境的尊重及融合。就如同从小生活在苏州狮子林,与日月星辰、山石水景相伴,因而他可以敏锐地抓取中国园林的精髓,让独特的自然风景院落贯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为远离山林旷野的人们植入生动与生机。同样的,贝礼中在清华大学的此番演讲中,也毫无意外地从父亲的童年讲起。当传承这个词被放到一个显赫家族的维度里,我们再度发现,由父亲保驾护航,并由儿子们快意驰骋的贝氏建筑事务所作品中,闪烁着一脉相承的大智慧:“在每一个建筑项目中发现需求,用简洁的方式深入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彰显建造的目标要素及核心。”建筑不该刻意“神秘而复杂”。全程演讲里,贝礼中并未抛出什么宏大而深奥的建筑观,就像他的父亲贝聿铭,也从未在谈到他的设计时,用过什么晦涩的语言。精工有迹,大匠无形。原本在常人看来神秘而复杂的“建筑学问”,在平实而有教养的设计手段之下,变得亲切易懂。建筑如人,设计从心,无论身处何等文化冲突与社会状态里,贝聿铭及贝氏的建筑,都如同他们本人的气质一般,风度翩翩、真诚美好。

  苏州博物馆 2002-2006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落成时的争议已成往事,各地中国银行大楼与贝氏的缘分还将继续,贝氏家族的传奇故事依然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会循着建筑的气息对在地及更多文化产生兴趣。或许建筑与人的关系原本就该是这么丰富而有趣。尽管贝聿铭大师此番并未出现在学术周,但令我们心满意足的是,贝礼中在演讲过后给我们讲了更多贝氏建筑与家族的故事。 

  贝聿铭印象   

  圆圆的黑框眼镜,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看你的时候镜片后闪着单纯明亮的光。一茬茬建筑学子们视他为偶像,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不言自明,根植东方超越文化,书写着跨世纪的建筑传奇。他是贝聿铭。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1961-1967

  今年4月贝聿铭100岁生日的时候,他的全球粉丝们纷纷送上祝福和期待。在年轻建筑师们游历世界的愿望清单上,必定少不了他的杰作。攒够钱之后的第一站,通常是去看看他的卢浮宫金字塔。如果能够走进震撼的中银大厦、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有机会漫步美到令人窒息的苏州博物馆、美秀美术馆,那便自然会在设计求索之路上收获亮闪闪的印记。最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及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褒奖,他当之无愧。

  中国银行(香港)1990

  关于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

  “设计智慧”固然需要 “设计责任”更待思考,此番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嘉宾阵容强大,均是来自建筑界的知名人士。从建筑师们各自不同角度的阐述中能够领悟到,本次学术周以“设计智慧DESIGN WISDOM”为题,可谓恰逢其时。

  中国银行(北京)2001

  设计不仅是某个人的创想表达,设计更不能仅仅就是个生意。当今的设计企图与设计形态变得纷繁复杂,设计所带来的影响也并非都是积极而正确的,“设计的责任”更加需要谨慎思考。资源、环境、场所,文化、信仰、审美,节约或者浪费,过度或者恰当,持久或者短暂……一个大建筑给城市和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微小的产品也具备改变人类行为的能力。面对更多扑面而来的社会发展与生活现实的矛盾冲突,更加迫切地需要从业者在设计行为中,投入更多智慧,以考量如何才能应对当下各类问题,并对未来人类的生存状况负起责任。作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双料院长,庄惟敏担纲学术周开幕首日主旨论坛主持。陆续发言并阐述学术观点及设计态度的有:吴耀东(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邵韦平(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陆轶辰(纽约Link-Arc事务所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刘玉龙(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院长)、周茵樱及Justin Chen、贝礼中Li Chung Pei(贝氏建筑事务所 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创始人)。

  南京圣和府邸豪华精选酒店2015

  此次学术周的主办单位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THAD)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战略合作媒体是《世界建筑》及《住区》。同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贝氏建筑事务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即双方认同对方为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建立密切、长久及融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业务特点,在业务捆绑、市场营销、设计产品、学术合作、资源置换等多个领域开展强强合作,共同促进双方合作的延伸和发展

(编辑:曹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