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传统与当代|著名画家王瑞青作品赏析

发布: 2018-09-09 00:00 | 作者: | 来源:

  

    1969年生于安徽淮北,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策展人。瑞•美术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曾担任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齐鲁摄影学会副主席。

  2008年签约德国高尔卡画廊。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入选第一、第二届中国壁画大展并获工艺成就奖,入选第七届中国体育美展。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2008年“人像与神像”王瑞青中国艺术作品展(德国/柏林)

  2008年王瑞青中国水墨作品展(德国/柏林)

  2009年王瑞青中国水墨作品展(德国/科隆)

  2009年王瑞青中国水墨作品展(德国/波恩)

  2009年“漠•墨”王瑞青艺术作品展(韩国/大邱)

  2010年中韩国际艺术交流展(韩国/仁川)

  2011年第四届中欧文化对话“书之象”装置作品展(卢森堡)

  2018年“墨•漠”王瑞青艺术作品展(比利时/布鲁塞尔)

新华社驻布鲁塞尔记着采访王瑞青

新华社驻布鲁塞尔记着采访策展人 西蒙·史奇顿

  王瑞青作品中与中国美学之根基的联结使观者得以领略水墨的含蓄之美。其与远东文明之间的动态关联让我们看到了其重要的发展进程。

  墨或者说木炭来自松木。多亏了其密度,当这一自然产物同水结合在一起时,便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黑色木炭颜料的坚硬在稀释后焕发出一种透明感,诠释了阴阳平衡说。

  时至今日,中国的画家和书法家依旧着迷于使用形而上的炭墨这一地蕴之华与水这一天降之霖的混合物。通过这两种组成部分及它们的自然的、鲜活的浓缩物,以及人类巧妙双手的介入,水墨把人与宇宙联结到了一起。王瑞青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作品与宇宙的气息的密切关系,因为对水墨的使用需要画家能够明确地感知自然平衡的律动与节奏。通过他顺应自然节奏的美学创作,王瑞青将日常生活的重担燃烧为墨,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由笔触和墨迹组成的世界,以一种静谧的方式触发我们的想象力。

  这种远离实际生活困顿的创作使画作被另一种虚空感包围。通过水墨的宁静讲述,王瑞青向我们展现了他个人创作的心路历程。

  策展人 

  比利时布鲁塞尔圣 • 律克艺术学院

  西蒙•史奇顿(Simone SCHUITEN)教授

  文/周韶华(著名艺术家) 

  一个艺术素质很高且具有首创精神的画家,必定是对中外古今的艺术价值有特殊的认同感与判断,并能从中优化提炼出自己的创新语言元素。任何创造都不是没有基因根源的悬空虚拟。

  我从王瑞青的作品中,首先感受到有一种游走的体验,就像刘勰说的“神与物游”,“心象”超越“物象”的生命运动,使他已从写真传神转换为草书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感。既不拘泥于传统,也不追仿西方,而是以传统文化智慧从涉猎水墨、金工、琉璃等媒材中,获得新的灵感,充盈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精神和新锐的当代艺术观念,交织着关于艺匠的哲思。

符合图像 30×30cm×6

  他画残荷意象,阐释“线”与“墨”所能传达的心绪境界,充满了对儒、道、释传统价值的重新发现和认知;他探索抽象的水墨语言,大胆尝试对外来观念、媒介、方法的选择和改造,形成的是当代东方价值观,表达的是中国艺术经验。能在一点一线中见方圆,在一波三折中承接宇宙蒙养;酣畅的笔墨运动,蕴含着汉唐气象;黑白灰关系的妙用,承载着心灵品质的烙印;枯湿浓淡的交错,流溢着楚人的歌舞节奏;价值取向的人文哲思,是审美判断的价值尺度。这样的语境修炼如能弥久,必能使艺术语境炉火纯青。

  他还尝试金工与琉璃创作,物态与意境、观念与技艺交织融会,他借媒材的特性显示出更具感性的力量,也有着内在的陈说,却未流于工艺制作。他非常坚定地将自己的艺术扎根在中国文化的母语之中,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诉求,并因其自如地传承与转化,带给人们以广阔深邃的诗一般的体验:读一首诗既是一时的体验,也是终身的体验,弥久弥深。 

   王瑞青虽然是一位青年艺术家,但他却有着对传统的痴迷、钟爱与敬畏。他认为追求要有谱,绘画要有根,不断地理解和消化“八大”等诸贤的笔墨、民间年画的色彩、包括家织土布的纹样,以一种毫无芥蒂的眼光去寻找和感受其中的生命力,并时时葆有自我的轴心。“我就想着传统的东西怎么做,今天按照自己的观念和内心需要,就应怎么样流淌,我还想着在这里面怎么样迂回。但是我在研习传统的过程中不能陷进去,即使是在学习、承袭中国传统代表画家的过程当中,一旦陷进去,那就不是自我了。”他说,“我得在中间游走,心领神会,再神与物游,不能老是在里面出不来,想着尽可能地换换笔墨材料,换换不同的角度,找寻新的艺术感觉,新的突破点”。在艺术思潮纷繁的当下,这种创作上的坚守与自觉也就是文化自觉,是一种有根基、有生命力的艺术自觉。哲思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王瑞青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因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空旷 32.5×44.5cm 2009

  当代艺术之所以被称为“当代艺术”,不只是一种感性事业,而且它也是一种非常理智的事业,艺术家更应是具有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的知识分子,甚至对艺术的兴衰,有一种文化担当。因此,不难理解在王瑞青创作中当代艺术观念性的内涵尤为凸显。他运用传统的语言、媒介和意象,表达的是当代的观念,具有当代的思考和现实感。他认为,“今天的这个时代,包括你吃的、用的、周围所有的环境,都带来了新的气象和面貌”。这是一种视野和感悟力,有了它的支撑,才有了超越陈陋的程式章法,才有状写当代的可能,感性表达与深刻思辨才能成为艺术内在的力量。由此也带给我们关于当下中国文化和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启示。所谓“至少有两种理解文化身份的可能方式:一种是本质论的,狭隘,闭塞;另一种是历史的,包容开放。前者将文化身份视为已经完成的事实,构造好了的本质。后者将文化身份视为某种正被制造的东西,总是处在形成过程之中,从未完全结束”。王瑞青正是这样对当代文化艺术实践持有一种开放的、不断生成的、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创作过程,即观念的深化与创作表达共进共振的过程。 

清影 39×47cm 2009

  王瑞青艺术创作的个性还缘于他在传统工艺美术和当代设计方面的深厚基础,传统艺匠的“心灵手巧”与当代设计对时空、材质、生活理念的把握,这也造就着一个人的艺术素养,使他不拘泥于笔法,不纠结于观念,而是使创作更有质感,更能感受天地万象体道相通的境界。这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成就了艺术的厚度与特色,一如米兰•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述,“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多元的创作视野使王瑞青的作品更有厚度和力量,由此实现的是对艺术镜像的超越。 

  温克尔曼评价古希腊艺术:“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优秀的艺术具有这样化育生成的包容力,传统与当代的融会、自我的突破与创新,还有不同门类语言、媒介以及思想的融会,是有如生命般内在转化生成的过程,因而具有深刻的魅力。游走于传统与当代,转化生成,创造的是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体验与感动,还有长久的回味和思考。 

天地玄黄系列之三 38.5×48cm 2009

  由传统文化经典熔铸的是一座金山。一切热爱现代水墨的画家,都要深刻理解“温故而知新”的古训。近代以来,我们在文化上的最大损失是对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丢掉了中华文化的元典核心价值,害了几代人;对东西方文化的判断也是左右摇摆,不是“照抄照搬”,就是“相摧相毁”。作为一个文化强国,对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精华应有“集大成”的抱负,对外来优秀文化也应有“相生相济”“优势互补”的胸怀,才能把当代艺术建构得雄厚深沉。

  在这方面,王瑞青对中外古今的艺术价值有清醒的认知和选择,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要想追逐艺术高峰,还需要在“吞吐古今,呼吸中外”上,做集大成的功夫,才能大器晚成。

玄机 32.5×44.5cm 2009

宇宙洪荒系列之五 39×47cm 2009

鸣雪 42×42cm 2009

舞迹 33×33cm 2009

萧瑟 42×42cm 2009

静境 60×29cm 2009

墨影 60×29cm 2009

深潜 60×29cm 2009 

【出版精选】 

(编辑: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