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专家观点摘录:

10月15日,“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英格维尔德·迪格郎斯以《通识教育中的跨学科性——从课程到课堂》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挪威通识教育体系与国家课程框架
英格维尔德·迪格郎斯指出:“我们所从事的并非专业设计教育,而是面向教师的教育。我们培养教师,使他们能够向6岁至15岁的儿童教授艺术、手工艺和设计等通识教育课程。”挪威实行全国统一的通识教育国家课程体系,该课程基于教育法案制定,所有教师必须依法执行。挪威基础教育强调跨学科教学,通过国家课程将艺术,设计与核心社会议题融合,以培养面向未来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
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核心地位及评价体系
艺术教育在挪威具有重要地位,课程大纲明确将设计与工艺学科纳入核心价值观范畴,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视觉层面的内容,强调了解自身的技能以及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内容涵盖了完整的创作过程。其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发展导向。评估不仅关注最终成果,更加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的构思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材料运用能力,具有前瞻性。这种“指向未来”的评价理念强调持续进步与深化理解,而学生最终的作品成果,是建立在对成功体验的充分认知基础之上的。
强制性跨学科课程的实施与价值导向
2020年挪威推行新课程改革,引入强制性跨学科教学模块,规定学校需将10%的课程时间用于团队跨学科项目,聚焦公共卫生与生活技能、民主与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三大主题。
此项改革基于对未来社会需求的深刻认识展开,如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医疗保障等复杂问题,其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知识解决,必须融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因此,教育需从儿童早期便通过系统性训练培养跨学科思维,为学生应对未来社会中的复杂问题做好准备。
跨学科教学实践案例与师资培养挑战
挪威从低年级开始推行跨学科实践,要求一至三年级学生必须每日进行户外活动,通过亲近自然建立与环境的紧密联系。具体案例显示,学校通过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将体育技能训练与公民权利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有机结合。例如学生在徒步活动中学习野外生存技能,了解公共空间使用权,并通过救助野生动物等实践,深入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
当复杂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值得关注而且具体可感时,便为深入讨论提供了出发点。学生将阅读能力提升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表达对一些跨学科学习主题的理解。
然而,当前教师培养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基础教育强调跨学科,教师培训却趋向学科专业化,学生需要选择特定学科进行深度学习,这种培养模式与学校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偏差。为此,教育机构已启动改革项目,通过与学校、学生与教师展开合作,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实践研究,积极探索适应跨学科教育需求的师资培养新路径。
(策划:庞萌;采写:陶璇)